新款电动汽车一波接一波-中国车企在东南亚蚕食日企份额

新款电动汽车一波接一波-中国车企在东南亚蚕食日企份额

作者:news 发表时间:2025-08-16
龙国电信:截至2025年二季度移动用户数约4.33亿户是真的吗? 爆雷!知名巨头突然宣布:可能撑不下去了后续来了 特朗普气急败坏:谁说普京赢了,明明是我大赢特赢 爆雷!知名巨头突然宣布:可能撑不下去了 网易云音乐(09899)中期利润同比增长132.83%至18.85亿元 国药一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0.43%记者时时跟进 从医院枕头到二手牙签!狂飙的亚朵酒店,搞不好卫生? 突发!知名大厂宣布:关闭旗下运营23年工厂!约950名员工集体失业!反转来了 长实集团: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63.02亿港元后续反转 大摩:升腾讯控股目标价至700港元 料全年支出为970亿元人民币后续来了 【企业】雪祺电气布局产业链上游,4745万受让盛邦电器65%股权后续来了 济南华为交换机华为S1730S-L8T-A1钜惠价 13只白酒股下跌 贵州茅台1426.99元/股收盘又一个里程碑 长实集团: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63.02亿港元记者时时跟进 微博发布Q2财报 运营利润超预期科技水平又一个里程碑 三星电子上半年在全球DRAM市场份额降至32.7% 不及去年同期 容大感光:目前公司没有光引发剂产品又一个里程碑 官方通报 王毅: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防止再误入歧途 雷军祝贺小鹏汽车取得新纪录,小鹏汽车副总裁:P7和YU7都极其优秀 瑞银:太古地产若设房托基金可推高估值 目标价上调至26.1港元 消息称特斯拉已开始将Model Y L运往部分门店 预计9月份上市官方处理结果 110亿美元落袋! 沙特阿美与国际财团达成天然气资产变相融资协议 海马EX00车型计划年内量产上市 小摩:领展房产基金首财季营运数据略逊预期 维持“增持”评级 瑞银:列华润置地为行业首选 目标价升至42港元实测是真的 耀才证券:蚂蚁集团收购公司股份的相关流程正按计划推进中实测是真的 什么信号?沙特主权基金PIF二季度清仓Meta等美股热门股 8月15日科创板成交额前十大个股,寒武纪(688256)居首反转来了 股价直冲1000块!到底谁在买寒武纪?科技水平又一个里程碑 中信建投 | 7月社融表现较好 硅谷上演“蛇吞象” 大戏 谷歌成“猎物”最新进展 华为、小米等大厂商抢占AI眼镜千亿元级市场 免费学前教育后 高价幼儿园寻出路 净利润4.23亿同比增长24.36%!首份上市券商半年报出炉 西南证券营收净利双增 先导电科再迎并购 衢州发展拟揽入百亿级“独角兽” 券商狂撒“红包雨”:华林证券暴增10倍 有头部券商每手派40元秒懂 【德邦能源有色】降息预期提升,贵金属持续向好 股海导航_2025年8月15日_沪深股市公告与交易提示官方已经证实 精准施策有后手 多措并举稳外贸 精准施策有后手 多措并举稳外贸专家已经证实 上海电气与申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科技水平又一个里程碑 四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_2025年8月15日_财经新闻 官方通报 A股能否突破4000点?关键看这两点秒懂 A股能否突破4000点?关键看这两点科技水平又一个里程碑 华为、小米等大厂商抢占AI眼镜千亿元级市场后续会怎么发展

11 月 27 日消息,对于日本汽车制造商来说,眼下的处境步履维艰。

随着中国企业加速冲击全球汽车行业,日本的汽车制造商 —— 这些曾被视为国民品牌的企业,正逐步沦为最大受害者之一。

新款电动汽车一波接一波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日本汽车制造商艰难求生,因为中国本土车企正以一波接一波的电动汽车强势占据展厅。同时,中国品牌也在进军东南亚市场,迅速侵蚀丰田、本田和三菱等传统日本品牌的优势地盘。

根据彭博社对汽车销售与登记数据的独家分析,2019 年至 2024 年间,日本车企在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市场份额下滑幅度位居各国车企之首。

在中国市场,彭博追踪的六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连丰田的销量和产量也停滞不前。在东南亚,尽管日本品牌曾享有高度忠诚度,例如 2019 年印尼市场几乎每辆车都来自日本车企,但如今中国品牌正在逐步蚕食它们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泰国和新加坡,日本车企的市场份额已从 2019 年的 50% 以上跌至 35%。

尽管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车企,丰田在皮卡等细分市场仍有优势,但总体形势对这些曾以效率和可靠性闻名的日本车企而言颇为不利。

亚洲市场的衰退与全球挑战

亚洲市场份额的流失不仅令人担忧,也预示着日本车企在欧洲和美国市场可能面临更大压力。虽然高额关税目前阻碍了中国车企在欧美市场销售乘用车,但在全球范围内,日本车企在向纯电动汽车转型的速度上明显落后。这种滞后可能让它们在这个以尖端电池技术和智能软件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中付出惨重代价。

东南亚市场也在悄然变化。曾经由日产和马自达主导的街道和高速公路,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新的车标和设计风格。

丰田在东南亚的优势主要来自其区域生产能力。它在东南亚工厂生产的大排量汽油车广受当地消费者欢迎。2023 年,丰田生产了约 1100 万辆汽车,其中泰国和印尼合计占了近 10%。

然而,在印尼前首都雅加达,虽然丰田依然是道路上的主导品牌,但日产几乎成为“濒危物种”。本月早些时候,日产报告利润大幅下滑,原因包括产品线老化、促销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北美市场缺乏混动车型,这迫使公司采取裁员和减产措施。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印尼市场异军突起。今年 7 月,比亚迪刚刚向印尼客户交付首批汽车,仅两个月后便跻身当地销量第六的品牌。雅加达旗舰展厅的工作人员透露,起售价为 4 万美元的中型电动掀背车“海豹”最受欢迎。

日本车企的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危机,日本车企正加强合作并投资长期项目,例如开发车载软件、固态电池等技术,试图重获市场主导地位。

今年早些时候,丰田展示了一款“碳中性内燃机”原型,旨在进一步提升其混动车技术。同时,丰田也在开发自有软件平台,以抗衡中国电动车的豪华配置。

本田、日产和三菱则在深化今年新成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重点开发软件和电动车基础设施。这一战略暂时在北美市场取得了一些成效。在过去两年中,北美电动车增长放缓,而混动车的受欢迎程度有所回升,这恰恰是日产和丰田的强项。

但在中国这个全球电动车之都,这一策略的效果却并不显著,日本车企付出了沉重代价。

日本制造业优势的逐渐丧失

日本在大规模汽车生产方面的声誉也在下滑。20 年前,日本占全球汽车产量的比例超过五分之一,而如今这一数字已降至 11%。

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然而,出口至欧洲和美国的中国电动车需缴纳高额关税,这促使比亚迪等公司考虑在当地设厂以规避关税,也推动它们加速扩展至其他市场,实现全球化雄心。

彭博情报指出,中国在低成本电池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车企在海外建立强大供应链的能力,使它们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市场占据了竞争优势。

尽管中国品牌在关税实施之前就已在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发起攻势,彭博情报高级汽车分析师吉田辰夫认为,这一趋势还会进一步强化。他表示:“他们很可能会加大推进力度。”

相关文章